奥数网 奥数兰州站 > 小升初 > 常见问题 > 正文

孩子进入初中后的不良倾向家长如何及时应对(2)

来源:唐山奥数网整理 2011-08-08 13:41:18

  耀富

  主要表现:买名牌,穿名牌,戴名牌。凡事比吃比穿,不比锻炼,不比成绩。每次返校,大包小包的零食。有时带大量的零花钱,时时处处在同学面前显阔。还有的放假时要求家长用专车接送,还说什么样的车不行,怕被人笑话等等。

  问题成因:1、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一味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对学生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2、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标追求。3、学生缺少吃苦教育,抗挫教育。

  教育对策:1、统一要求,在校着校服,不得穿名牌,提倡整洁朴素的服饰观。2、提高认识,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比锻炼、比学习、比成绩。3、家校配合,让家长理解学校,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不买名牌,不大把给钱。4、加强吃苦教育,践行“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理念。

  上网

  主要表现:痴迷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上课想着网络,下课谈着网络,晚上一心想着上网。想着怎样去通关,怎样去升级,怎样结交网友甚至与网友约会。同学间议论的、攀比的不是学习,而是谁的QQ太阳多、月亮多,谁的网友多,谁的通关技术好,谁的级别高。讨论、研究的也不是学习问题,而是网络游戏问题。更有甚者,白天上课睡觉,晚上翻墙外出上网,早上溜回。一旦放假,便整天沉迷于网吧。

  问题成因:1、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中未能获得快乐,不想学习,精力过剩,只得将过剩的精力转移到网络上来。2、在现实生活中未能获得爱,只得在虚幻的网络生活中寻求某种安慰和寄托。3、缺乏自制力,学生自己不能自律自控,他人一劝,便去上网,再加上网络的新鲜刺激,更是无法抵御。

  教育对策:1、引导兴趣,转移注意力。老师、家长要正确引导。从小入手、从易入手,让孩子逐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将精力从网络中转移到学习、生活中来。2、增加活动,消耗精力。可以引导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篮球、演讲等,通过活动消耗其过剩的精力。3、给予关爱,回归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同学、亲人宜多给予孩子爱心,孩子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快乐地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感到空虚、寂寞、无聊,在虚幻的网络生活中寻找寄托。

  打架

  主要表现:以强欺弱、以大欺小;学生间出现问题,不是找老师,而是通过所谓的“哥哥”“姐姐”来解决,轻者威胁、恐吓,重着拳棍相加。更有甚者,发展为校内打群架,校外社会青年参与。

  问题成因:1、问题学生与校外社会青年勾结,时时以此炫耀自己,认为有某某“罩”着,自己什么都不怕!2、出现问题,家长、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老师、家长首先训斥的就是孩子,久而久之,让孩子对老师、家长失去了信赖。最后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找所谓的“哥哥”“姐姐”。3、受电脑、电视中暴力影视的影响。4、青春期心理因素,易冲动,两句话不和,便拳脚相加。

  教育对策:1、发现苗头,及时制止。首先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苗头,要及时制止,切不可解决不得力,更不可不闻不问,让问题依旧存在,甚至任其发展,以至于酿成更大的后果。 2、化解矛盾,清除害群之马。对于矛盾双方要协调处理得当,不可让矛盾依存,更不可酿成新的矛盾。对处理处分意见要及时通报公布,警示教育全体学生。3、对极少数为恶为首的学生要严惩不贷。对于勾结校外社会青年参与要警戒,性质恶劣者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4、正确的舆论引导,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我,学会克制自己,理智地处理矛盾冲突。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