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奥数兰州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 > 正文

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2)

来源:兰州奥数网 2011-08-22 12:00:33

  3、让孩子学会体验成功,引导孩子认识到经过努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作为高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需要通过他人的引导和自身参与,获得最强烈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和强化。作为父母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体验成功,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不是难事,成功不一定要人人皆知,成功未必是惊天动地,当我们为一件事付出了努力并最终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成功。我们经过努力学会了修理汽车是成功,经过努力学会折纸飞机也一样是成功;我们升入了理想的大学是成功,我们经过锻炼克服了面对众人发言胆怯的问题也是成功。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并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4、困境中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引导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一帆风顺,不遭遇任何困难和挫折,但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真的一帆风顺,谁也免不了遭遇困难和不顺。作为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更容易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作为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找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解决和应对,让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在此基础上付出努力、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5、别把学业成就作为孩子唯一的目标。

  作为现代人,学校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境之一,学业发展的好坏对人的发展、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就人生而言,学业发展只是人生成长中很少的一部分,学业辉煌者人生未必成功,学业平平者人生发展也未必平平。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业上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较高水平。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北京某高校一位研究生导师因事要宴请宾客,就让自己的一位研究生帮着去买请柬。研究生接受任务后问导师:“哪里有买请柬的?”导师说:“某大街某文具店。”该研究生听后欣然前往该店,结果店里的请柬卖完了。于是该生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找到导师问:“某店已经卖完了,还有哪里有?”这个例子固然有些极端,但是在过于看重学业发展的家庭中,此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业发展的登峰造极不等于人生一定会成功,只要孩子努力了、付出了,成绩好点、坏点都不太重要,如果学业成了孩子的唯一目标,当这一目标无法达到时,孩子的人生之路往往会走入死胡同。

  6、教子成人而非培“龙”养“凤”。

  对中国父母而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大多数大家普遍的心态,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但是,就现实而言,真正成“龙”成“凤”的往往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做了一条普通的虫子,用辛苦和劳碌在树叶和青菜间觅食。大家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都希望自己冲进三甲、名列前茅,但在一个集体中,最好的只能有一个,最终绝大多数人成为“最好”的愿望都会落空。所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做好一个“人”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7、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分析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实际出发去走好自己以后的路。高中生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自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明晰,但是,这时因为充满幻想和激情也容易好高骛远,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志向高远”;同时,也可能因为一时的挫折、不顺而垂头丧气、丧失信心。所以,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分析和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目标,不脱离实际“胸怀大志”,也不盲目自轻自贱,对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

  8、让孩子承受挫折,认识挫折,并最后超越挫折。

  对人生而言,挫折是一种痛楚,更是一种砥砺。一个一直事事顺利的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觉“无比的”伤痛,甚至疼痛至极、无法承受,而一个曾经遇到过挫折打击的孩子在遭遇同样的挫折时体验上往往会轻很多。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敢于让孩子承受挫折,在挫折中去磨砺孩子的韧劲和勇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既看到挫折对自己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也看到挫折暗含的机遇,找到原因所在并最终克服困难,超越挫折。

  9、用适度的期望去点燃孩子斗志。

  父母期对子女望值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的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低时孩子也往往易于满足现状,缺乏动力,进取心消退或不足;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时,孩子往往因为无法达到父母期望状态而在自我认知和归因方式上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期望,父母应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当的期望值和发展目标并引导孩子内化为自我发展要求和目标或其一部分。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施教者不能凭着主观意愿去决定教育的方式和行为。不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实际情况,只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期望去要求、教育子女,结果往往是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甚至最终坠入无底的深渊。

 

百科词条: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