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杯中的计算问题怎么突破?
来源:唐山奥数网整理 2011-08-08 13:40:42
同学们可能会说,计算有什么问题可说的,不就是按照四则运算规律一步一步的算下去得到正确结果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好的计算习惯,方法,技巧对于我们的解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咱们知道不管是中考还是将来的高考考的都是我们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而这其中的计算问题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中考或是高考都要求在规定的2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答卷。也就是说我们要将几年内所学的知识进行筛选,归类,整合用最短的时间将客观题(即选择题和填空题)做完,然后才能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主观题。否则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有的考题,更不用说得高分了。因此,要求我们学生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口算,心算和笔算的锻炼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从容自如,立于不败之地。如第十七届“希望杯”第2试中的第11题:
这个计算题看似简单,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思维来进行计算至少需要七,八分钟的时间,而且是对于计算能力特别强的同学来说的。我们姑且不论算得正确与否,就是这样算下去后面的题肯定是没时间做了。那么这题应该怎样计算才能更快更准确的得出答案呢?我们看题会发现一些规律奇数项的整数部分是1,3,5,7,9。而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2,12,30,56,90。且可以把2写成2=1×2,12=3×4,30=5×6,56=7×8,90=9×10。偶数项的分子都比分母少一,因而我们可以把它们全部改写成1/6-3,1/20-5,1/42-7,
1/72-9。这样不仅可以将整数部分抵消一部分同时也可以将6分成2×3,20=4×5,42=6×7,72=8×9。与奇数项结合起来问题就简单的多了。
总结:本题其实用到了我们小学奥数思维中的“裂项求和”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的关键是在我们要能够观察出分母的特点。如我们常见的形式1/n×(n+1),1/(2n+1)×(2n-1)等等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再看第15题
先看分母是1到2006的所有正整数的和。这我们可以利用“高斯求和”的方法:(1+2006)×2006÷2=2007×1003.而分母可以先直接算出差,这时会发现前面分数的分子可以与后面分数的分母正好约掉:
1003/1004×1004/1005×1005/1006×1006/1007…2004/2005×2005/2006,很快就可以得出分母的结果是1003/2006.再用分子2007×1003除以分母1003/2006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
关于计算的技巧和方法还有很多这里我就不在多说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总结和归纳,以便在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