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奥数兰州站 > 小升初 > 常见问题 > 正文

家长交流:如何避免小学生的“嫉妒”心理

来源:唐山奥数网整理 2011-08-08 13:40:42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听见自己的爸爸妈妈夸奖别的孩子,或当爸爸妈妈抱别的孩子时会感到不高兴。这是孩子表现出“嫉妒”的心理,家长是否想过,小学生的这种“嫉妒”心理缘何而来?又该如何应对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呢?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易“嫉妒”

  教育专家认为,“嫉妒”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一个很自信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嫉妒是因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认可度不够。“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肯定。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肯定较少,一旦肯定别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所以他们肯定别人,而不肯定我’。”教育专家说。出现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家长对他们的认可不够,或者过度依赖父亲或母亲,他认为表扬自己是应该的,表扬别人是不应该的。

  其次,一些家长虽然给孩子爱,但孩子却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爱不足,那么当家长对别的孩子好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爱的是别的孩子,而不是爱我”。李铮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让他获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会想要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是足够得到别人关注的,这个关注就是爱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价值感没建立好。“家长在表扬别人时,如果孩子没有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贬低那个孩子,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较好的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认可这样的评价。”因此,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在给别的孩子肯定时,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应怎么样,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家长对别人的赞扬,说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很充实;如果家长一表扬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现强烈的反应,那么家长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爱没有给到点上,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给孩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长首先要学会爱孩子,让孩子形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被爱,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定来源于家长与他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得到很多爱,那么当他长大自我价值感稳固后,家长再批评他时,他也不会怀疑爸爸妈妈的爱了。

  怎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教育专家表示,爱是说不清楚的,但可以透过结果来看。真正的爱是会有呈现的,如果孩子又与家长有亲密关系,又非常的独立,那么家长给孩子的爱就是真爱。

  不要老拿孩子与别人比

  家长千万不能有比较的心理,家长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不好,比别人的好,这会教育出自卑的孩子。常常被拿来比较的孩子一般有两种反应:一是你一说他不好,他就说自己很好很好,表现为非常的骄傲;二是你说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现为非常的自卑。但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说他好或不好,他都会很坦然,不会骄傲也不会自卑。家长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家长要坚信,孩子永远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给指导方向

  如何处理“嫉妒”正在发作的孩子?教育专家表示,家长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平时也做得一样好却没有得到表扬?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家长应该经常评价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家长可以在人前表扬孩子的优点等。

  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够好,家长也可以把别的孩子树为榜样,但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应先肯定他目前的状态,再给他指导的方向。

我要投稿